| 索引号: | 000014349/2019-00030 | 文号: | |
| 发布机构: | 市财政局 | 主题分类: | 财政金融审计 |
| 组配分类: | 财政信息 | 发文日期: | 2019-09-19 |
--2019年9月11日在山南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山南市财政局副局长 李文武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9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市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以赴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较好地完成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493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25077万元,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基本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493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54%、任务数的42%,同比增收128万元,增长0.15%。
分级次看,市本级实现财政收入5161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58%、任务数的44%,同比减收3167万元,下降5.8%;县(区)级实现财政收入3331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48%、任务数的38%,同比增收3295万元,增长11%。
分结构看,税收收入62941万元,同比增长8.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4%,非税收入2198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6%。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2507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数的61.6%,完成当前指标数的56.7%,同比增加5660万元,增长0.8%。
支出分级次看,市本级完成财政支出33498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74.8%,完成当前指标数的69.3%,同比增加79707万元,增长31%,县(区)级完成财政支出39009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3.5%,完成当前指标数的49%,同比减少74047万元,下降16%。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542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42.6%,同比增收9565万元,增长1.6倍。主要是深入挖掘增收潜力,加大土地资产“招、拍、挂”出让力度。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859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28.5%,同比增加7199万元,增长63.2%。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0万元,主要是因为按照跨年度收缴国有企业经营收益要求,国有企业将于下半年按照监管部门下达的经营收益收缴通知上缴入库。国有资本经营支出0万元,主要是因为上半年国有企业未申报项目支出需求。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34355.09万元,同比下降46%。分险种来看: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722.5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3470.3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755.38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5501.2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17286.22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76.63万元;工伤保险基金405.73万元;失业保险基金86.65万元;生育保险基金50.35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60403.78万元,同比下降3.3%,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完成4378.5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3480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完成3614.67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完成8871.12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完成5734.58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完成1444.02万元;工伤保险基金完成583.33万元;失业保险基金完成0.65万元;生育保险基金完成976.86万元。
二、财政收支运行分析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下降明显,剔除一次性因素影响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15%,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一是市本级去年同期一次性缴入利息收入9970万元造成的基数较高。二是结合今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的政策性减收因素,今年上半年实施各类减税政策共减免税收14121万元。总体来看,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在合理区间运行。
(二)税收增速下降明显,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凸显
我市按照中央、自治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统一部署,实施了增值税税率降低、个人所得税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并对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及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六税两费实施减征,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市税收支柱之一,上半年减收6749万元,同比下降58.8%。随着以季度为单位申报的企业所得税征期的到来,预计减税效果进一步呈现,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冲击更加明显。
(三)支出规模小幅增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进一步完善制度、守住底线,聚焦社会关注,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民生民利持续改善。上半年,全市财政民生领域支出超过540000万元,达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以上。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办急事、办难事,确保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已到位资金112900万元,其中:中央及自治区102900万元,市本级安排资金10000万元,现已拨付106800万元,着力支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贫困县(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问题,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全面落实“十大民心工程”。市本级已落实资金46700万元。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财力,办好民生实事,继续实施好教育优先、卫生提升等民生工程。三是全力支持边境地区发展。落实资金88200万元,持续推进洛扎、浪卡子、错那、隆子四县边境小康村项目建设;落实边民补助资金16070万元,持续筑牢边境稳定发展。
(四)财政管理改革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强化监管,财政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一是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充分利用好地方政府债券,争取自治区不断扩大我市新增债务限额额度,上半年,自治区下达我市2019年新增专项债券限额20000万元,累计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达到118500万元。同时,为切实做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严格按照《预算法》等要求,实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监测月报制,积极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全市原有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从200000万元减少到125000万元。二是扎实推进预决算公开。为推进全市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市县(区)两级政府预决算和所有市直部门预决算除需要保密事项外,已公开到政府门户网,实现全面公开。三是积极盘活存量资金。按照财政存量资金盘活的有关规定要求,对2017年及其以前年度部门结转结余资金进行逐项梳理,并主动与部门沟通,听取意见建议,为盘活存量资金、强化资金有效供给、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加强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指导并督促市本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区)认真做好2018年数据录入及修改整改工作,目前市本级和12个县(区)已全部完成2018年指标资金接收、分配、支出及绩效目标、自评填报工作。五是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为了逐步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标准合理、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根据自治区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山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山南市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为全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财政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财政收入形势较为严峻
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市按照中央、自治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统一部署,实施了增值税税率降低、提高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等政策,并顶格对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及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六税两费实施减征,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市税收支柱,受政策调整造成的减收趋势已成定局,并且随着以季度为单位申报的企业所得税征期的到来,预计减税效果进一步呈现,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冲击更加明显。从内生动力来看,我市经济总量小、产业支撑力量弱、市场发育水平低、基础设施状况差等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短期内难以改变。综合以上因素,今年我市财政收入形势十分严峻,面临较大的减收压力。
(二)收入质量的提升仍然需要较长时期
上半年,全市非税收入下降1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6%。非税收入呈现负增长且比重较以前年度有所降低。非税收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支撑我市财政收入高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在当前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双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收入质量的提升仍需较长时间。
(三)税源结构依旧不合理,税收增长主要靠传统行业拉动,工业税收明显偏低
上半年,我市一、二、三产业税收收入占比分别为:0.14%、27.1%、72.80%,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对第三产业税收的依赖性十分突出。而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传统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力量,是全市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其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较难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进一步降低。
(四)财政支出自给率较低,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有限
我市绝大多数县(区)因自然、交通等客观因素制约,既无优势资源又无支柱产业,缺乏长期稳定的税源基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策性的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外力拉动,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特别是边境高寒地区税收高度依赖重点项目建设,税基不稳定,收入波动较大。在当前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较快、上级转移支付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市本级、县(区)财力普遍趋紧,资金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受到很大程度制约。
四、全力做好下半年财政工作
下半年,财政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各级财政部门将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一)多措并举,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高度重视预算收入执行,一手抓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一手抓收入挖潜以优异的成绩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一是精准把握收入预期,加强对收入大县、企业纳税大户的跟踪研判,确保应收尽收,及时准确入库。二是加强收入管理,督促单位及时足额上缴社会保险缴费,督促企业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在规定时间内足额上缴国库,加强四本预算统筹力度。三是支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增强财源后劲,提升财政实力,确保财政收入有所改善。
(二)加快预算执行,优先保障重点支出
支出要统筹兼顾,突出“有保有压”,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思想,积极压缩一般性支出,压缩“三公”经费支出,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坚持把“三保”放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支持保障以脱贫攻坚为主的基本民生支出,进一步推进扶贫资金动态监管工作,提高扶贫资金管理水平。将资金投向重点民生领域,着力保障边境小康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江北新区建设等重点工作。进一步狠抓预算执行,继续强化预算执行主体责任,促进预算单位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
(三)深化财政改革,促进财政发展
一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确保财政支出的及时性和均衡性。切实加强预算执行跟踪分析,对执行进度偏慢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采取收回资金、调整用途等方式,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须资金支持的领域。二是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今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已实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力度,确保此项改革顺利推进并见成效、出成果。三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评价机制,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四是加强存量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中央、自治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政策有关规定,对于结余资金和超期未使用完毕的资金收回统筹使用,把分散在各领域的财政资金整合起来,提升财政资金的聚合效益,切实减少资金沉淀。
(四)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一是开好前门。充分利用好地方政府债券,争取自治区不断扩大我市新增债务限额额度,结合市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合理申报需求规模,突出重点民生需要。二是严堵后门。抓好隐性债务统计监测月报工作,坚决遏制增量、积极化解存量,切实做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
(五)强化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进一步加大与部门和第三方中介机构的联合检查力度,继续配合好检查工作的同时,运用好各类检查结果,将各类检查作为检验财政管理水平和推进财政内控建设的重要契机,结合提出的问题,深入查找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按规定逐项整改到位,并强化结果运用,力促我市理财管财水平的提升。二是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针对预算执行法治观念不强、预算执行力差、执行不均衡、项目执行进度偏慢、预算追加调整频繁等问题,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切实做到资金申请有法定依据,预算安排依法定程序,资金使用按法定步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