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山南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山南经济发展趋势,认真履职尽责,及时掌握地方财政运行情况,做深做实我市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市财政收入稳步回升,支出进度持续加快,财政收支恢复向好发展,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财政基石。截至7月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6.20亿元,同比增长9.77%,完成当前财力数的53.20%,预算执行进度总量位居全区第二。市财政局主要采取政策学习、层级包保、收支数据分析、闭环调度、正向激励、挂钩机制等“六维驱动”工作法推动预算执行。
一是政策研学驱动:抓牢政策学习、把准工作方向。市财政局聚焦预算执行监督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将政策学习作为推动工作的先手棋。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局长办公会等核心会议载体,组织全局干部深入学习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工作调度会等会议精神,对相关政策法规、管理办法进行细致研读与剖析。同时、创新学习形式,结合财政业务学习,搭建交流分享实践经验,动态优化工作思路,确保工作方向精准定“提质增效”核心目标,为预算执行工作筑牢思想根基与行动指引。
二是层级包保驱动:层级包保,压实管理责任。构建“党组牵头,分管包保,科室联动单位”等方式,层层传递压力、级级落实责任,打造“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将预算执行的指导、监督责任细化到岗、落实到人,确保预算执行工作上下协同、有序推进、为预算执行质效提升组织保障与责任支撑。
三是数据追踪驱动:建立数据分析制度,紧密追踪收支动态。国库科每月按照上、中、下旬时段,及时完成财政收支旬报统计工作,同时对重点科目、重点项目、重点专项支出等多项支出执行数据分析管理机制,及时监控支出进度,聚焦收支数据,分析研判进度滞后原因,针对性研究推进举措。强化重点资金的分析研判,以科室为单位,每月定期对归口单位500万以上的项目重点分析研判,通过强化与归口单位督促沟通,全面掌握重点项目重点资金推动执行情况,特别是执行缓慢的具体原因及下一步支出计划,倒逼各部门加强对各自领域项目推动情况分析,通过针对性优化工作措施,推动预算资金执行。促使各预算单位关注预算执行进度,查找差距,提高效率。
四是闭环调度驱动:闭环落实、强化调度推进。以“按月调度+精准施策”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以党组会、工作推进会、预算执行调度会等会议为重要抓手,对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分析研判,研究推进措施。同时,市财政不定期对各县(区、市)、市直各部门主要领导进行电话督促,定期对归口单位预算执行和项目进度情况进行通报。包保责任人主动下沉,对进度滞后的市直部门和县(区、市)开展现场督导,通过实地走访、问题梳理、协同整改、推动预算执行各环节形成闭环管理,确保工作过部署“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五是正向激励驱动:建立机制,正向激励。将财政资金安排与预算执行进度挂钩,今年已把预算执行情况作为“以奖代返”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后续也会持续沿用这一方式。同时,进一步建立完善考核结果通报制度,自今年起,实施了给各单位分管市长“一封信”、每月下达一次“通报提醒函”及“红黑榜”通报等工作措施。每月将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通报各单位的同时,一方面,由政府督查室将预算执行靠前及未达到序时进度且靠后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及通报督办,另一方面,以“红黑榜”方式,对执行前五名及后十名的单位和前三名及后三名的县(区、市)在市政府大厅显示屏上公示一周。
六是挂钩约束驱动:落实预算执行与资金预算挂钩机制,一是在编制2025年预算过程中,对预算执行达到85%以上的项目优先予以保障,对预算执行未达到85%以上的,且非涉及重点保障和考核事项的按照比例予以减少预算安排。提前安排部署预算编制,每年6月份启动预算编制部署工作,给各单位精准编制、科学编制预算和抓好项目前期工作留足足够空间,将项目绩效和前期工作等作为审核的重点,对未完成项目前期的或未达到资金已经安排无法立即实施的原则上不予安排资金。二是严格落实零基预算工作机制,对市级跨年保障事项,各部门对当年可执行资金进行论证分析,按照当年可执行多少,预算多少的原则予以保障。三是加强与税务部门和非税征收部门的定期联络,加强财源的分析研判,依法依规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的征收,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山南市2025年1-7月份财政运行呈现积极向好态势。全市财政收入稳步回升,支出进度持续加快,财政收支结构不断优化,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财政功能”。预算执行的高效推进,不仅保障了民生领域、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让各项政策落地见效,通过资金的合理配置与精准调度,引导资源向优质领域、关键环节聚焦,助力山南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筑牢坚实财政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