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政要闻
山南市财政局关于山南市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2-01-21 10:54:32 来源: 山南市财政局

山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根据《山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报送相关报告的函》要求,现将山南市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类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2020年末,市直国有监管企业共5家,分别为:西藏山南雅砻投资有限公司、山南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山南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江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市汽车客运公司。

1、资产负债情况。2020年末,五家监管国有企业资产总额91.95亿元、所有者权益 3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2%、29%,其中:雅投公司资产总额45.53亿元,城投公司资产总额35.95亿元,旅投公司资产总额5.64亿元,江南矿业公司资产总额4.32亿元,客运公司资产总额0.51亿元。市属国有企业整体资产负债额为 61.8亿元,负债率为67.2%,资产负债在合理范围之内。

2、经济效益情况。2020年,国资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7.1亿元、利润总额0.93亿元,缴纳税费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5%、29.2%、61%。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2020年末,全市已纳入信息系统管理范围的机构共计818户,编制人数18792人,年末实有人数22522人,较上年度增加157人。

 1资产负债总量情况。2020年末,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263.95亿元,较上年增长 24.56%。负债总额 41.4亿元 ,较上年下降9.44%。净资产 222.54亿元 ,较上年增长 33.92 %。其中:市本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93.85亿元,负债总额4.49亿元,净资产总额89.36亿元;县(区)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170.1亿元,负债总额36.91亿元,净资产总额133.18亿元。

2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情况。

(1)资产配置情况。2020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配置资产总额20.81亿元,较上年下降28%。其中:配置固定资产20.79亿元,较上年下降27%。

(2)资产使用情况。2020年末,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自用固定资产103.45亿元,自用无形资产1.3亿元;出租出借资产0.29亿元(为固定资产出租出借)。

(3)对外投资情况。截至2020年末,全市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总额 0.03亿元。其中长期股权投资0.03亿元。

(4)资产处置情况。2020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资产3.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处置3.8亿元。

(5)资产收益情况。2020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0.036亿元。其中:出租出借资产收益0.012亿元,资产处置收益0.024亿元。

    3、重点资产情况。

(1)土地资产情况。2020年末,我市土地账面面积2,259,6万平方米,账面原值1.26亿元,账面净值0.86亿元。

(2)房屋资产情况。2020 年末, 我市房屋账面面积 3397.25万平方米,账面价值 73.1亿元, 其中,办公用房面积13.87 %;业务用房面积38.53%;其他用房面积47.59%。本年度新增账面面积 47.37万平方米,账面原值 13亿元元 ;本年度处置账面面积 16.8万平方米,账面原值2.8亿元。

(3)车辆资产情况。2020 年末,全市车辆账面数量 2479辆,账面原值 7.7亿元,账面净值 3.18亿元 。本年度新增车辆 89辆(市级17辆、县级72辆),处置车辆 127辆(市级18辆、县级109辆)。

(4)在建工程情况。2020年末,全市账面在建工程20.1亿元,其中,在建19.56亿元,占97.28%;已投入使用0.55亿元,占2.72%。

(三)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1、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为7925353.29公顷(含争议区3132959.4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10433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2%;园地面积197.64公顷;林地面积3613754.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60%;草地面积3001778.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8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2009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5%;交通用地面积8246.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55801.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9%;其他土地面积821140.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36%。

 2、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矿产37种,矿产地110余处。累计探明资源量铬铁(矿石量)1031万吨,铅锌(金属量)460万吨,岩金(金属量)77吨,铜(金属量)185万吨。

 3、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全市森林面积118.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约24.79%,活立木蓄积量3463.29万立方米,拥有天然草原面积300.18万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297.24万公顷。一级保护动物23种,二级保护动物53种。

 4、水资源。全市共有692条河流,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千米以上湖泊24个,年均径流量约706.5亿立方米,冰川蓄水量约10亿立方米,湖泊蓄水量约170亿立方米,地下水约230亿立方米,天然水能理论蕴藏量3510万千瓦。全市河湖中,确定市级主要河湖35个,县级主要河湖238个,乡村级河湖694个。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持续优化。现阶段,市属国有企业资本主要分布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政道路、产业投资、公共服务等领域。资产集聚在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2、加大产业布局调整力度。以山南城投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投资平台向山南幸福家园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注资6.5亿元;加强指导监督经营性门面房的资产评估工作;解决西藏华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纾困问题。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制定出台了《中共山南市委员会 山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山党发〔2020〕3号)明确了改革发展目标 ,基本建成了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4、加强了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建立分层级、多渠道的监管体系,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充分激发经营活力,对由市场主导的事项,交由企业依循市场规律自主经营决策;引导市属国有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指导国有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防范重大投资、经营风险;建立公司律师制度,降低法律风险;对国有企业开展月度债务风险督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夯实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防范廉政风险。

5、国有资产处置和收益情况。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监管和收益评价,不断完善企业国有产权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强对交易全过程的审核、备案、监管和综合评价,保障企业国有资产产权公平、公正、公开转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引导市属国有企业通过规范化的公开拍租形式出租闲置资产,实现国有资产增值。

 6、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实施分类考核机制,将薪酬与考核结果挂钩,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

1、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日益健全。加强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定出台了《山南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公车集中处置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加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工作。按照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单位占有使用、财政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总体思路,通过制定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占有使用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三级监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2、资产日常管理日趋规范。规范资产配置使用,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自治区相关资产配备使用标准执行,指导单位完善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督促预算单位资产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规范国有资产使用行为。2020年重新核定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编制,严格审批车辆控办手续,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在资产管理日常工作中,各单位不断健全固定资产卡片,基本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确保资产数据真实可靠,为编制部门预算和配置资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紧紧抓住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入等重点环节,严把资产配置关,严管资产租借关,严防资产处置关,严控资产收益关,基本实现了单位资产的全过程监管。

3、资产信息化管理基本实现。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月报、年报制度,夯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基础,推动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依靠金财工程平台,构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系统适应性改造,强化系统数据实时更新的指导监督,为实现资产动态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依法推进美丽山南建设的决定》《山南市砂石料开采管理条例》《山南市城乡绿化条例》《山南市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等地方法规

2、积极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完成泽当规划区收储土地4000多亩,出让2606.69亩,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实行招拍挂出让;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7574.64亩;实行矿业权配置制度改革,挂牌出让砂、石采矿权33个;推进雅江中游索朗嘎咕至桑日段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农牧业“十大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大古、加查、冷达、街需等重大水电站,小流域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有序开发,全力打造藏中清洁能源基地。

3、严把关口,规范审批管理。严格执行用地审批报批制度,近五年向自治区报批205批次用地,合计5.66万亩得到用地审批;上报国务院12批次,面积2.69万亩;严格项目建设征占用林(草)地监管,高效开展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及“多审合一”等项目前置审批工作,进一步规范环评审批管理,严把环评审批关口。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雅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了羊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大力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及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占补平衡等制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砂石领域乱采滥挖行业乱象整治,关闭采砂、采石场107家。

5、认真履行所有者权益。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及时通过国家核查,全市不动产登记实现“发新停旧”全覆盖,全市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实现两个全覆盖。全面启动了全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完成了12县(区)1:5万地灾防治详查,实施了新一轮市中心城区和桑耶等重要节点土地基准地价,获批发布了非金属矿采矿权基准价,开展了在产金属矿山“三率”调查。

三、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山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山南市人大财经委的监督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全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

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之间存在资源不共享、协同不到位的问题。比如: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及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职责分散在各行业主管部门及自然资源、林业、农业、水利等多个部门,各类自然资源之间、各产权主体之间、各管理层级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产权边界不清楚、管理体制不顺畅的问题,并由此导致自然资源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各类自然资源之间分类、用途及监管责任的重叠或缺失等,难以形成合力。

(二)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和自然资源国有资产底数不清

一是国家目前对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尚处于逐步完善阶段,还未出台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计量计价标准,管理中存在历史资料不完整、会计核算基础薄弱、计量计价方法不统一等问题。二是自然资源统计目前侧重于实物量统计,对其价值核算还处于探索阶段,难以准确掌握国有资产“家底”。三是由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问题。

(三)企业资产出资权责边界不完全清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企业的发展壮大,监管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未完全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且未完全考虑企业功能定位、经营能力、发展阶段及自主管理成效等,致使某些事项仍存在国家出资人代表机构与国家出资企业之间权责边界模糊的现象,国有资产监管仍存在实施手段不够精准,监管适度性尺度拿捏不准、监管关系双方职责不清的情形。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特别是已公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738号令),进一步健全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如何更好地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下一步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高效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制度建设,结合《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738号令)及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资产管理政策,制定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一批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二是以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和增量,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三是努力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深入推进企业改革攻坚,构建国有资本发展新格局,打造国有资产监管新模式,培育国有企业发展新动能。四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要求,理顺我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与所办企业关系,搭建国有资本运作平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监管效率,稳步将我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

(二)深入推进国有资本改革攻坚。一是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整体设计。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奠定基础。二是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推进产业集团公司层面全面建立规范董事会,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和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三)进一步摸清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和自然资源国有资产底数。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摸清资产底数、政策底数和问题底数。一是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尽快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清查政府资产和负债,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细化核算内容,确保国有文物资产、国有储备土地、保障性住房、公共基础设施、储备物资等国有资产信息真实准确。二是落实自然资源保护责任,持续开展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考核评价工作,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

(四)完善国有资产报告工作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一是尽快完善国有资产综合报告和各专项报告编制办法与指南,统一口径和要求。二是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和自治区与市、县(区)之间的“纵向联动”,加快形成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全区一盘棋”的有利局面,统筹推进国有资产报告工作。

(五)健全国有资产管理问责机制。贯彻落实好国有资产报告制度,通过向人大财经委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重点分析研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清晰掌握国有资产总量的变动趋势,同时,把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作为一条红线,及早发现、尽快填补和堵塞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健全国有资产流失问责机制,切实防范国有资产“消融式”“转移式”流失。严格落实人大财经委审议意见和决议,通过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整改和问责,倒逼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主体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国有资产运行配置效率。

下一步,将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根据山南市人大财经委的审议意见,以及审计反映问题和巡视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方法和措施,并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展情况,不断健全向山南市人大财经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摸清“家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实现国有资产的高效管理和保值增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