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政要闻
西藏山南市财政局关于西藏山南市2018年度 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2-01-21 10:51:42 来源: 山南市财政局

山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意见》,根据《山南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报送《关于山南市2018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和《关于山南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的通知要求,现将山南市2018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山南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快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加大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全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一)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主要情况。

2018年底我市国有企业户数为44户,比2017年增加7户,为西藏山南雅砻投资有限公司及子公司、山南旅游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子公司、山南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子公司、山南城市公交公司、山南地区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市直属国有企业共有21户,占国有企业总户数的47.7%;粮食企业14户,占国有企业总户数的32.8%;县属企业9户,占国有企业总户数的20.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年末从业人员共1966人,共计发放职工薪酬为1.5亿元,根据全区企业财务会计网络版系统显示2018年底我市企业年末资产总额65亿元,与2017年年末资产总额相比增加14亿元(增加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新增了七家企业)企业年末负债总额42亿元,全企业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3亿元,与上年增加6亿元。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情况。

     1.总体情况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市已纳入管理信息系统范围的机构共计706户,编制人数18253人,年末实有人数22295人,全市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总计账面数(净值)1,508,860.98万元,较上年增长42.52%;经清查盘点后,资产总计实有数1,508,860.98万元。负债总计账面数427,233.97万元,较上年增长62.69%。净资产总计账面数1,081,627万元,较上年 增长35.87%。按单位性质资产情况:全市行政单位国有资产1,161,999.98万元,占77.0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346,861万元,占22.99%;民间非营利组织国有资产0万元,占0%。资产构成情况:流动资产869,238.02万元,占57.61%;固定资产628,867.56万元,占41.68%;在建工程239.45万元,占0.02%;长期投资340.3万元,占0.02%;无形资产10,175.64万元,占0.67%;其他资产0万元,占0%。

    2资产配置情况。全市固定资产期末账面数原值639,064.12万元,累计折旧10,196.56万元,净值628,867.56万元,其中:土地、房屋及构筑物 447,884.01万元,占固定资产的71.22%;通用设备111,790.59万元,占17.78%;专用设备45,570.58万元,占 7.25%;文物和陈列品52.25万元,占0.01%;图书档案892.45万元,占0.14%;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22,677.68万元,占 3.61%。

    3、资产处置管理情况。截止2018年底已核销划转处置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0802.67万元,国有资产管理中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三)自然资源国有资产主要情况。

1.土地资源。

山南市共有土地资源7925353.29公顷(含印控区3132959.46公顷),其中耕地104488.36公顷,原地197.6公顷,林地3613913.49公顷,草地3002142.00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772.1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7972.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55794.78公顷,其他土地821072.01公顷。

2.矿产资源。

山南市地处冈底斯成矿带、雅鲁藏布江成矿带、喜马拉雅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目前已发现矿产37种,矿产地110余处。优势矿产有铬铁、铅锌、岩金、铜,隆子县扎西康地区新发现远景规模超大型铍锡钨多金属矿,具有潜在优势的还有石灰岩、水晶、矿泉水、大理岩、地热等矿产。优势矿产累计探明资源量分别为:铬铁(矿石量)1031万吨,铅锌(金属量)460万吨,岩金(金属量)77吨,铜(金属量)185万吨。

2018年,铬铁、铅锌、岩金分别量产5.66万吨、9.54万吨、0.37吨,实现金属矿业总产值6.87亿元。严格执行砂、石、粘土市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深化非金属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首次挂牌出让10宗采矿权、实现收益790.93万元,延续13家砂石场、实现收益962.11万元,华新水泥石灰石矿山实现出让收益4751.33万元。

3、森林资源。

全市国有森林面积1248976.845公顷:其中:天然林合计1221458.953公顷:人工林合计36475.114公顷。

4、水资源。

全市水资源总量762.9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62.99亿立方米,地下水125.32亿立方米。

二、各类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

  1、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日益健全

为加强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定出台了《山南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公车集中处置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加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工作。按照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单位占有使用、财政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总体思路,通过制定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占有使用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三级监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根据上级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产权登记的部署,我们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要求资产占有单位结合推进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总账、明细账、台账、卡片账,并明确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人,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截止2018年底,完成市本级23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事业单位产权登记资产总额达到 45857.51万元。

2、资产日常管理日趋规范

核定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编制,严格审批车辆控办手续,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先后开展两次资产清查工作,基本摸清家底。在资产管理日常工作中,各单位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卡片,并基本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确保资产数据真实可靠,为编制部门预算和配置资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紧紧抓住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入等重点环节,严把资产配置关,严管资产租借关,严防资产处置关,严控资产收益关,基本实现了单位资产的全过程监管。

3资产信息化管理基本实现

依靠相对成熟的金财工程平台,构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系统适应性改造,强化系统数据实时更新的指导监督,为实现资产动态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方面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党委“建设美丽西藏”的重大战略部署,切实管好用好资源,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制度建设等方面勇于探索创新,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力求做到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

    1、严格保护耕地。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确保全市耕地156.7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24.27万亩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县区利用本级财政资金,大力实施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全市耕地做到了“补”大于“占”。2018年审批项目占用的1737亩耕地,1636亩已落实挂钩补充耕地,101亩承诺按期补充耕地,在挂钩、承诺补充耕地之外,还新增耕地面积266.2亩。扎实开展依法管地用地自查自纠专项行动,及时责成各县(区)以立案查处、完善手续或补划耕地等方式积极整改发现的问题,切实做到了以查促改。加强耕地保护基础工作,完成了乃东、扎囊、贡嘎、隆子4县区耕地质量分等定级。持续抓好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工作,完成了6个粮食主产项目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狠抓耕地质量建设。全市共实施15个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涉及乃东、浪卡子、贡嘎、扎囊、隆子、桑日、琼结7个县区19个乡镇,建设总规模11.01万亩,项目批复总投资30814万元,目前已建成5.18万亩,工程质量经验收均为合格。共开展22个田间试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28万亩。

3、加强土地储备出让工作,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    泽当规划区内完成土地收储1736亩,土地招拍挂等共计42宗(其中挂牌29宗、拍卖3宗、划拨转出让及调整容积率10宗),出让金收入6.57亿元、实际入库3.02亿元(其中向上级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0.18亿元,实际收入2.8亿元)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收储任务,出让金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4、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为切实保障经费需求,促进环保事业发展和能力建设,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继续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我市共计落实相关资金53012.51万元,分别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8657万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242万元、森林生态补偿资金7167.3万元、脱贫攻坚生态岗位补偿资金18745.3万元、泽当镇污水处理厂泵站全年运行经费920万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自治区302.9万元、本级安排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资金15978.01万元。相关经费的保障落实,使生态环保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西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稳定,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大部分区域处于原生状态,我区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5、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更加健全。

为依法依规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高原生态环境保护,2018年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已制定出台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开展了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与12县(区)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印发了《关于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工作的通知》相关文件精神,从政策制度、体制机制上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三、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山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山南市人大财经委的监督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全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

一是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之间存在资源不共享、协同不到位的问题。比如:国有自然资源的监管职责分散在自然资源、林业、农业、水利等多个部门,各类自然资源之间、各产权主体之间、各管理层级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产权边界不清楚、管理体制不顺畅的问题,并由此导致自然资源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各类自然资源之间分类、用途及监管责任的重叠或缺失等,难以形成合力。

(二)基础设施等政府经管资产和自然资源国有资产底数不清

一是国家目前对基础设施等政府经管资产管理尚处于试点研究阶段,还未出台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计量计价标准,管理中存在历史资料不完整、会计核算基础薄弱、计量计价方法不统一等问题。二是自然资源统计目前侧重于实物量统计,对其价值核算还处于探索阶段,难以准确掌握国有资产“家底”。三是由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无法完整、准确反映资产负债情况。

(三)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国有资产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部分国有企业主业不突出,资产负债率总体较高,核心竞争力不强,低效无效投资建设问题突出,盈利能力较低。二是部分国有企业还处于产能过剩和产业链中低端,内生动力不足,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三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还未实现有效结合,部分单位政策执行不到位。四是自然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意识不强,建设用地利用仍显粗放,水资源利用率低。五是矿产资源开采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三率”指标不高,监管考核难度大,不利于资源节约利用。

(四)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制度办法还不健全

今年是开展国有资产报告工作的第一年,工作刚起步,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市与县(区)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还未有效建立;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的编制办法和相关制度还需建立健全;报告的范围、内容、重点、格式和口径等还未做到全面规范统一。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西藏民族改革6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中央强调各地要按照党中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财政部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好中央和区党委的改革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如何更好地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能力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高效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一是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整合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根据各类国有资产的管理特点和要求,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本监管,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二是努力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深入推进企业改革攻坚,构建国有资本发展新格局,打造国有资产监管新模式,培育国有企业发展新动能。三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要求,理顺我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与所办企业关系,搭建国有资本运作平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监管效率,稳步将我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同时盘活市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出租资产,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运营”的思路,2018年,根据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8]10号文件规定“2017年1月1日以后产生的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房屋的租金收益70%用于十二县(区)精准扶贫相关工作,30%返还所有单位作为房屋出租管理费”等模式,委托雅砻投资公司统一管理,发挥国有资产最大效益。

(二)深入推进国有资本改革攻坚

一是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整体设计。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奠定基础。二是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推进产业集团公司层面全面建立规范董事会,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和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三)进一步摸清政府经管资产和自然资源国有资产底数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摸清资产底数、政策底数和问题底数。一是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尽快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清查政府资产和负债,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细化核算内容,确保国有文物资产、国有储备土地、保障性住房、公共基础设施、储备物资等国有资产信息真实准确。二是落实自然资源保护责任,持续开展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考核评价工作,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

(四)完善国有资产报告工作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

一是尽快完善我市国有资产综合报告和各专项报告编制办法与指南,统一口径和要求。二是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和自治区与市、县(区)之间的“纵向联动”,加快形成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全区一盘棋”的有利局面,统筹推进国有资产报告工作。

(五)健全国有资产管理问责机制

贯彻落实好国有资产报告制度,通过向人大财经委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重点分析研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清晰掌握国有资产总量的变动趋势,同时,把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作为一条红线,及早发现、尽快填补和堵塞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健全国有资产流失问责机制,切实防范国有资产“消融式”“转移式”流失。严格落实人大财经委审议意见和决议,通过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整改和问责,倒逼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主体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国有资产运行配置效率。

下一步,将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根据山南市人大财经委的审议意见,以及审计反映问题和巡视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方法和措施,并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展情况,不断健全向山南市人大财经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摸清“家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实现国有资产的高效管理和保值增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